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 » 为什么赵晓生提倡不要“按部就班”地练车尔尼?

为什么赵晓生提倡不要“按部就班”地练车尔尼?

赵晓生,著名音乐教育家,钢琴家、作曲家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赵晓生,著名音乐教育家,钢琴家、作曲家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钢琴教材的选择是一门技术活,钢琴教学在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涌现了数不尽的学习书籍和谱集。即便是被公认,被广泛应用的经典教材依然需要眼力,学识以及经验来选择合适的教材,才能让学琴少走弯路。

或许每个人的诉求不同,程度不同,教材选择需要因地制宜,但来自上海音乐学院的赵晓生教授基本能在总体方向上给与指导性建议,希望能给大家启发。

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作功

即不必按部就班练习车尔尼的每一首练习曲。最好的办法是集中技术课题,提高训练质量,减少重复数量。宁可少些,但要好些。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不断地熟悉新的练习曲上。 

重点练习曲要盯住不放,反复的练

比如,299的第36首(综合),740的第三首(五指),第34首(双音),第49首(八度)。个人可根据自己的弱点“保留”几首练习曲,不能随便扔掉。最好各种类型、左手右手都有一、两首保留着,天天练习。 

尽可能用一流作品中的技术性片断代替车尔尼

例如,五指型的练习或音阶琶音一类的练习,可以从莫扎特,贝多芬奏鸣曲中抽出相应的片断,反复练习。有时只抽技术艰难的部分出来练先不练全曲。

多练巴赫

无论《帕蒂塔》、《托卡塔》、《英国组曲》、《法国组曲》、《平均律曲集》中许多序曲和某些赋格,都是第一流的手指技术练习,但它们又首先是技术珍品。宁可多花时间多练些巴赫,不要把车尔尼当做唯一的教材。 

集中的手指练习必须天天练习

从初级的哈农、到中级的什密特手指练习,到高级的毕许纳、科尔托的手指练习,还有“霍洛维茨”练习,“拉哈马尼诺夫练习”等等,倘若每天都集中一段时间(比如一小时)练习,又可少练好多练习曲。集中的手指练习可以事半功倍。但它太机械,总是一个样式的在摸进,与实际在乐曲中的技术片断相差太远,也不一从中取得应变的经验。

所以手指练习固然重要,但还不能完全代替练习曲。练习曲对提高技术再重要,也不能代替从第一流作曲家作品中抽出的片断进行练习。因为只有它们才真正是艺术与技术的最完美无缺的结合——既有技术又有难度,又有音乐内涵。对这些片断就不应该采取对付练习曲甚至手指练习的纯机械态度。因此,最好再进行技术训练时将三方面——纯手指练习、练习曲、名曲中的困难片断——结合起来,同时进行练习,就一定能获得更佳的效果。 

总之,不要把技术练习孤立起来。永远要把技术作为音乐表现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赞 (0)

猜你喜欢

下一篇: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