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琴 » 经验分享 » “快乐”学琴?不存在的!

“快乐”学琴?不存在的!

孩子:练琴太枯燥了,我不喜欢,换一个吧!

家长:不学就不学吧,咱又不当音乐家。

你不妨回想一下,你家孩子有多少兴趣班是因为说不喜欢而中断的呢?

在孩子对钢琴感兴趣时,二话不说,报名。

然而孩子学了一段时间之后,又遵从孩子的决定,不想学就不学了呗,没事,孩子快乐就好。

“不要逼孩子学他不想学的东西,孩子快乐就好”,这话听上去是对孩子的尊重,实际上却是对孩子的放任,是父母的不负责任。

孩子的学习,自然要尊重其兴趣为前提,但大部分由兴趣引发的事情,经过一段时间后,必然会遇到瓶颈,这时兴趣可能就变成了折磨。

只要坚持下去,折磨过了,兴趣变成了特长,接下去就是享受。这种变成特长之后享受到的乐趣,又会驱动孩子继续深入学习,由此进入良性循环。

以孩子的天性来看,早期处在一个探索阶段,对很多新鲜事物都很容易感兴趣,但要想仅靠兴趣和内驱力让孩子长期对一种事物感兴趣并坚持下去,基本不可能。

任何学习必然要经历一段枯燥乏味的阶段,这时家长不“逼”孩子,让孩子“不想学就不学”,那么,孩子的学习永远只能停留在浅尝辄止的阶段,永远体会不到深层次学习的乐趣。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快乐教育”深入人心,中国的父母越来越“尊重”孩子的意愿。然而很多时候却是矫枉过正、过犹不及,把“尊重”变成了“遵从”

这世上根本没有快乐教育,所有的成长和进步不可避免伴随着痛苦、枯燥、纪律。教育从来就没有让人快乐的义务。

当然,家长的“逼迫”需要讲究方法和策略,不要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俞敏洪的女儿从小学钢琴,七岁时获得了“温哥华少儿钢琴比赛”第一名。八岁时就考了钢琴10级。当时,他太太以为家里就要出一个钢琴家了,于是开始给女儿加量。本来是每星期学习一个半小时钢琴,增加到每星期五个小时。

这使女儿一下热情骤减,就在她要放弃的时候,俞敏洪对女儿说了一番语重心长的话:

「宝贝,长大后, 每个人都会有很多孤单的时候,如果那时我和妈妈都不在你身边,如果能有钢琴、音乐陪伴你,你就不会感觉到孤单了,因为你能倾诉。要不要继续,你自己决定,这是老爸对你的一贯原则。」

听完这番话后,她女儿不但没有放弃钢琴,反而更加自觉地练起了钢琴。后来,她的钢琴弹得越来越流畅,而且也开始对其他乐器产生了兴趣。

学习一门技能,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它不仅需要孩子勤奋刻苦,也需要父母的耐心陪伴。

优秀的孩子,不会横空出世,背后必然有着父母、老师、教练共同付出的无数时间和心血。

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但那并不意味着什么都让孩子做决定,因为孩子还没有足够的见识和能力。

在孩子还没有能力做决定的时候,如果什么都听孩子的,那还要父母干什么?

小的时候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不想让孩子长大后后悔,父母就要承担责任,在孩子想要放弃某项学习的时候,对他说一声:“再坚持一下,我陪着你。”

赞 (2)

猜你喜欢

下一篇: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