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琴 » 钢琴陪练 » 如何陪伴孩子学钢琴

如何陪伴孩子学钢琴

对儿童进行钢琴教学是由教师——家长——学生三个环节构成的。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二至七岁的儿童一般是没有什么自我意识的,大多不可能从理性上明白自己学琴的目的,也不大会在练习中对自己提出目标,找出办法。因此,家长在其中就起了传达、督促的作用。

由于东方人对子女的前途历来有较高的期望值,又有强烈的参与教学的意识,因此,能否做一个好家长,恐怕是直接影响到你的孩子能否顺利入门的关键。

家长是多种多样的:

有的是为圆自己的音乐梦而让子女学琴作补偿。这样的家长常常会认为自己的孩子也是个天才;有的家长一手包办,恨不得替孩子练琴。替孩子数拍子不算,孩子读谱的时候还要抢在前把音名报出;有的家长则放任自由,甚至姑息他们的懒惰,一点小事就请假不来上课;有的家长坚信勤能补拙,孩子多弹总是好的,日夜不停地加以精神上的鞭笞,(甚至是肉体上的!)直到孩子们彻底的厌恶为止;……还可以举出很多种类。

很难改变家长们的思维定势和心理习惯。倘若读者愿意对号入座,那时最好的事,说明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当然,也许你觉得自己的一切都是做得很适度的,并不至于到了像以上列举的情况,那就更好。


不管怎样,有些常识家长是必须知道的

1.给孩子报名之前要有足够的时间准备和心理思想准备,并且要有持之以恒、轻不言弃坚持到底的精神!

常常有些家长在孩子不到四岁就急着给孩子报名,也不管孩子对音乐和乐器有没有感觉;有的孩子看到某种乐器在家一闹说要学家长就迫不及待的报名;有很多家长以为孩子报名开课以后,就什么都交给老师万事大吉了,等到孩子学了一阵子遇到一点问题或情绪就打退堂鼓……

我建议家长们在给孩子报名之前,要看看孩子的兴趣和天资再做选择,可以观察一下孩子的乐感,唱歌的音调和节奏准不准以及跟音乐律动的情况,还有对各种声音是否敏感这都可以一定程度反映孩子的音乐天赋。至于有很多家长所担心的手的外部条件,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只要是正常的手都可以弹钢琴。手大手指长的比较有优势,手掌宽厚指头大一点的手指条件较好,但是最终决定钢琴弹的好不好的是脑而不是手。音乐史上也出现过一些小手钢琴家。科研表明四岁是孩子开始学习音乐的最佳年龄,在这之前,性急的家长可以做些事比如给孩子多听听好的音乐古典音乐比较好,看些演奏的视频节目,教孩子多唱些儿歌,做做音乐律动培养一下节奏感等,这些工作比不到年龄就急着上课重要的多,效果也要好的多。当然这些工作在孩子开始学琴后还可以进行。在孩子吵闹着要学琴的时候是个好现象,但是不要急,不要马上答应,建议家长欲擒故纵,让孩子多闹两回,反复刺激孩子的欲望当孩子愿望最强烈的时候再跟他约法三章,以后学琴要做到哪些要求,比如每天要认真练习不许打退堂鼓,要认真上课不调皮不乱动,要听老师和家长的话等等,这样就有了一些约束,让孩子知道学琴是怎么回事该怎么学而不是闹着玩。真正开始学了以后家长要及时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和练习情况,跟老师随时保持联系和沟通,特别是学琴前三年,一定要让孩子一鼓作气坚持下来,当孩子习惯成自然后大人就省心多了。我见过很多琴弹得不错的孩子都闹过情绪,有因为学校学习任务过重;有因为家长逼迫太过;有遇难畏惧不前;有碰到枯燥练习缺失兴趣等等。这些问题是每个学琴的孩子都可能面临和遇到的普遍问题,有的家长在孩子遇到这些问题闹情绪的时候显得束手无策只好无奈任由孩子放弃,前功尽弃。

我有这样一个学生,他钢琴弹得不错,读小学三年级,学了三年钢琴,要算现在我这批学生里弹的数一数二的了,在学校里学习成绩也很好,特别认真。突然有一天,有了情绪,大哭大闹说不学了,因为语文作业写错了一个字,被班主任数落了一句,说整天只知道弹琴,为这一句话闹着不弹,闹得很厉害都哭病了,但她妈妈一点都不让步,说不弹琴学也不用上了,啥都不用干了,态度坚决,过几天情绪过去了,恢复正常。还有一次闹情绪是说学习太累了,每天轮到弹琴的时候都困得打瞌睡,他妈妈还是一样,绝不让步。那半年就闹了好几次,都是闹一阵就过去了,终于有一天他妈妈跟我说孩子开始很喜欢弹钢琴了,因为有次在学校孩子有机会露了一把,回来说他弹得最好,别人都比他差得远,突然一下成了众多小孩的偶像,大受欢迎,从那以后,班上小孩子只要有生日聚会什么的首先都要邀请他。我想在孩子情绪发生波动的时候,作为家长要理智地认识到这些正常现象,想办法坚持下去,不要轻言放弃,这不仅是对孩子意志的磨练更是对家长意志的考验。钢琴家郎朗如果当初闹情绪放弃了就不会有后来的成功。

2.陪孩子一起学琴是个好办法。

你会体验到他所面临的实际困难。你也能真正地听懂老师对孩子的要求,你也能对他进行有效的督促,而不是一般性的号召。

3.家长切忌在孩子面前说自己不懂音乐,学不好音乐的话。

儿童都是崇拜自己父母的,如果他们心目中的英雄都不能学好的事,那么这件事必定是很艰巨的了!这就会给他们造成畏难情绪。
即便是你对音乐不太内行,这里教你一招,有几个问题问你的孩子总不会错的:手指举高了吗?分句对吗?休止符忘了吗?速度平均吗?等等。

4.性情在艺术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应当保持你和孩子的愉快的兴趣。

在陪孩子练习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他的智力和你智力上的差距。(倘若你真能练琴的话,就会理解他的难处。)要抑制自己的急躁情绪,并把这件事看成是对自己修身养性的新任务,是对自我的挑战。

打了孩子,哭闹一场,今天的练习就算完了。天天如此的话,就会使孩子产生憎厌的心理,到头来,你的艺术教育计划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想到那时你们辛苦积攒买来的琴就没用了,可能就会立刻冷静下来吧。

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回忆他3岁的时候,母亲天天晚上开着门练琴,让呆在育儿室里的孩子听着贝多芬的奏鸣曲入睡,使他从小就把音乐作为一种最自然、最舒畅的心境接受。史兰倩丝卡回忆她4岁学琴的时候,有位老师,每堂课后都会讲些希腊神话给她听,尽管这些故事和音乐未必有直接的关系,但却使小史兰倩丝卡盼望着上琴课,并把想象力和音乐联系在一起了。

5.很多人以为严要求就是板起面孔,贬低孩子的成就。

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人是需要鼓励的,更何况是孩子。要培养孩子的信心,这会帮助他克服种种困难。因此,从今天起,就要养成一个口头禅:“聪明!”用它作为你指出他的缺点之前的发语词,甚至用这个字取代你辞典里诸如“笨蛋!”之类的种种词汇,就会使他愉快地接受你的教导。

6.在让孩子练习的时候,既不要“计时制”——他们会想各种理由。

例如喝水拉尿的,以便拖延时间;也不要简单的“计件制”,——这会使他们养成越弹越快,潦草收场的坏习惯。初学琴时,应该自始至终地陪在一旁,按老师的要求辅导他练习。或者规定弹好弹对的次数,这样就有一个正确的方向要求了。

7.一次正确的弹奏是多方面的。

音要弹对,节奏要准确,手的姿势不能走样,等等,年幼的孩子未必能一次就把所有的要求都做到,因此,不妨暂时眼开眼闭,逐次增加要求。在这过程中,与孩子一起回忆老师的要求,并让他找出自己的错处和不足,倘能这样做,就会让他尽早地学会用自己的耳朵评判音乐。等到孩子七八岁了,就可实行验收制。孩子认为要求做到了,经你的验收合格才算练习结束。

8.因为早期阶段很容易犯错,常常是在上课时都懂,而回家一练习,动作就走样了,因此要说服孩子,养成上课之后当天再练一阵的好习惯,以便回忆一下上课的内容和要求,及时巩固新知。否则很多孩子到上课第二天就把课上老师的要求忘得一干二净。
不错,我们陪练的最终的目的还是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练琴方法并独自练琴。但是,如果你的孩子很幼小的话,最好先陪他练个几年再说。

9.不要忘记,儿童的注意力最多只有二十分钟。
因此,我建议学龄前儿童每次练琴不超过半小时,有时间可分多次练习。

10.不要把一个已经是肯坐下来练琴的孩子的上课进展情况,与‘好’‘坏’的概念挂钩。倘若你的孩子学的是跳高,你就明白:并不因为他没有跳过一定的高度,就不好。应该用肯定他的进步和不足之处作总结,代替那也许根本就不应该在学习过程中引进的、原本属于品德评定的这两个字。

11.不要把老师是否给新功课看成是有否进步的标志。经过老师教导后的、让学生再去复习的“旧”功课,才是学得技术的重要途径。许多家长把复习功课叫“炒冷饭”,给儿童投下喜新厌旧的阴影。

12.若是真的想培养孩子对音乐的爱好,首先就得让他明白你们对他学琴这件事的重视。这不是要你说些你花了多少学费让他学琴之类的话,而是要表现出对他的精神劳动的尊重与支持,随时关注。另外,同处一室,要保持安静。

涛爸 联系方式:

QQ号:284681103(已满)29246104微信号:tt284681103

[ 微信二维码 ]
赞 (0)

猜你喜欢

下一篇: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