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琴 » 经验分享 » 如何轻松又巧妙地培养孩子学琴的兴趣?

如何轻松又巧妙地培养孩子学琴的兴趣?

教师篇:巧妙调动学琴积极性

1. 让儿童体验音乐的“喜悦”

在最初的启蒙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儿童对音乐的兴趣,让儿童自己充分感受音乐的“喜悦”:

  • 上课时,老师可以弹一些短小精悍、形象鲜明的小曲,并让琴童“猜”乐曲的形象,以体验“聆赏音乐的喜悦”;
  • 尔后可以鼓励他唱一两首自己喜欢的从幼儿园(学校)或电视动画片中学会歌曲,富于表情地边唱边表演,从而体验“歌唱的喜悦”;
  • 紧接着由他自己在老师的帮助下即席的在钢琴上试着把这首歌模弹出来,可以用一支手也可以用两支手,可以用一指头也可以用几个指头,只要把曲调弹出来了,老师就要赞扬和鼓励,让儿童体验“用钢琴演奏音乐的喜悦”;
  • 最后引导儿童在钢琴上,根据一定的话题或故事情节即席创作,比如像高音区的小鸟和低音区的大象的对话等等。可以在白键上也可以在黑键上(孩子们似乎更喜欢黑键),就像孩子初次拿起画笔,在画纸上随意涂鸦发现了绘画的乐趣与喜悦一样。当使用这种叫做“钢琴”的乐器,“叮叮咚咚”地敲击出各种高低不同的声音时,他就能体验“创作音乐的喜悦”。

让儿童怀着对音乐的“喜悦”,培养音乐趣味,使每次下课都怀着对音乐愉快的满意的心情离开,并翘首期待着何时再上下一课。只有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容有了兴趣,懂得了主动地学习,教学才能顺利的进行,就像一辆汽车起动了,教师如同驾驶员一样,只需把关引路。

2. 明确的学习目标会带来兴趣

在上课的教学及儿童平时的练习中,让他明确练琴是为了达到具体的而不是泛泛的、一两个而不是过多的要求。在给儿童布置的钢琴作业时,教师要明确乐曲的技术点及其要求,并要耐心向学生说明所布置的作业能帮助学生解决什么具体问题,使学生每次都有几个明确的练习方向。所谓明确、具体,不仅是学生要达到的目标、要完成的练习任务的明确、具体,还包括有练习方法的明确、具体。这样当儿童达到了那几个目标要求时,教师就要给予赞扬和肯定,让孩子觉得学习钢琴并不是高不可攀或是很费力不讨好的事。当要求没达到时,比如在乐曲的难点时老弹错音,可以先弹几次正确的给学生听以加深印象,然后老师有时正确的音符,有时弹错误的音符,并问学生是否对,接着要求学生重弹此句,并问他是否对,直到学生答对弹对为止。这样让儿童明确什么是对的,如何做到对的,在练习时就有了目标和参照:“我在上课时弹对过的!”,以避免陷入“越练越错,越错越烦,烦就不练”的怪圈。在儿童通过实现这一个个具体的练习目标时,不断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在培养和保持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树立一种自己通过努力可以弹好钢琴的自信心。

3. 巧提趣味话(问)题,激发儿童自主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也容易使孩子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就要注意灵活性,在某项教学进行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表现出了厌倦,就应随机应变,及时作一些调节和变通,结合正在学的内容,向儿童提议些趣味性的话(问)题,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来思考、解答。

  • 趣味搜寻

比如在向幼儿教授拜尔基础教程时,开始时的左、右手的触键练习,由于每一条的小练习只有一两个小节然后是反复的重复,而练习时钢琴上只有孤零零的左手和右手,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单调和枯燥的感觉。而拜尔后面几条的练习,往往就是开头那些练习的变化或者组合,而左手和右手的练习则更是同出一择。于是我就依此来启发孩子:“嘿嘿,这条练习怎么这么眼熟?以前我们肯定练过了!”儿童一开始总是不相信,并为了证明自己的说法,很仔细很有耐心的往前寻找以前弹奏过的那些,结果竟真的发现原来自己正在弹得那条练习的每一小节,都是由前面的练习组合而成的。自从这次提问后,时不时这位琴童就会兴奋地向我“报告”:这条左手练习和那条右手练习一模一样、这两条练习的音一模一样,就是有些时值不同等等,在这个充满兴趣的“搜寻”过程中,不但枯燥一扫而空,并且大大的提高了视谱能力,也培养了孩子的耐心与细心。

  • 讲讲故事

而趣味的话题的引入,也有助于帮助儿童理解知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当一个孩子在学习《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中的“青蛙合唱”一课中,将p—f—ff这组表情记号结合旋律在高、中、低不同音区的交替出现的特点,将每一个乐句都描绘形容成大小不同的青蛙在独唱或合唱。这样让儿童弹奏的乐曲还有着“故事情节”,使孩子能用双手在钢琴上“讲故事”,从而把乐曲的演奏变得兴趣盎然,儿童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音乐。

 

4. 琴童们互相观摩学习以增进其学习热情

让那些缺乏兴趣或缺乏自信心的孩子观摩年龄相近的孩子的钢琴课。听到了弹得比自己好的,会激发起“争强好胜”的上进心来:他年纪和我差不多大,我一定能做得比他更好!而听到弹奏水平不如自己的,会产生某种荣誉感和自信心,这也能转化成练琴的兴趣。还有时,几个孩子正在学弹同一首作品或这个孩子正在练习的曲子是另一个孩子曾经弹过的,这时大家在一起交流,那必定格外的有兴趣,说说自己的经验和当时碰到的问题,彼此一定都能互有启发。在琴童们之间互相观摩学习当中,孩子们有时会受到不同于老师那里得到的特殊的启示,也会无形中增强相互间有益的竞争心。

也可以通过举行“小小钢琴音乐会”的形式,让孩子们分别演奏自己最拿手的一两首乐曲,以激发其表现欲望,增强对演奏的信心。而教师也应把小朋友的进步用一本笔记本记录下来,如他们所学过的乐曲,能背谱演奏的乐曲及相关的乐理、音乐知识等等。在奖励儿童的同时,要让他明白是因为自己的进步,而不是因为他的功课做得比其他小朋友好,从而增强儿童对自己的信心,并诱导孩子们良性的学习竞赛。

 

家长篇:师生间的“纽带”

在“教”和“学”的过程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纽带”,就是家长。大多数学钢琴的孩子,不仅要由家长陪同上琴课,回家练琴也多有家长督导。钢琴老师固然是教学的主导因素,可家长却是天天和孩子在一起的。因此,家长在儿童钢琴学习中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环节。事实上,对于年幼和初学孩子来说,家长也是在执行着教师“助教”的任务。在培养儿童学习兴趣方面所起的作用,的确是一个值得注重的问题。

1. 给孩子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和学习气氛

音乐的耳听目染的影响,对于儿童学琴兴趣的培养,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家中,家长可以常放些儿童感兴趣音乐,如童话音乐剧、音乐故事、儿童歌曲等,也可以带儿童到音乐厅去听音乐,并在看演出时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儿童思考,从而使儿童能够在音乐的环境中不断的成长起来。而良好学习气氛的创造,如每天的练琴时间段最好是严格地固定下来,而且轻易不要变动。这样,可以借助规律的作用,使孩子逐渐养成习惯:练琴,是每天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件事。这虽然不等同于兴趣,却可以“习惯成自然”,保持儿童练琴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 在练琴中要注意培养儿童的独立性

在于学钢琴有关的一切事情中,凡属学生本身能力范围之内的,都要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做,家长不应代劳。一方面,要让儿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些练琴中的小事,儿童是完全可以胜任的如翻开乐谱摆好在谱架上、调整好琴凳的位置距离、练习结束了收好乐谱、擦掉钢琴上的灰尘,保持键盘清洁、上课路上自己携带教材曲谱,等等。这虽然都是些“小事”,却有利于孩子形成学钢琴是自己的事的心理,既培养了独立性同时也增进了兴趣。另一方面,家长不要成为儿童学琴过程中的“拐杖”,切勿代替儿童动脑,成为其依赖。比如识谱,这是完全可以,并且也是应当由学生自己去熟悉的事。但却有这样的学生,学了一年多琴,指着五线谱上的音符问他:这音的音名?几拍?是哪个键?这时,孩子不是回答提问、而是回头看妈妈(陪孩子学琴的大多数是妈妈),意思是应由妈妈回答。这说明平时练琴时,这些事都是由家长告诉他的,不必自己费心。结果一年来天天面对的音符,却还不熟悉,甚至并不真正认识!可见家长这种为“省事”代替儿童学习、动脑实为费事。因此在家中练琴的过程里回想老师的要求,弹奏中出现了差错,都要先让儿童自己回忆,自己解决。家长可以提示、启发、协助但决不能包办代替。孩子没有了依赖性,需独立思考,学习也勤动脑筋,进步就更大。并且儿童自己投身于学习之中,那些通过自己思考解决问题而产生的喜悦及趣味,都是由家长直接告知效果所不能比拟的。

3. 家长不能因急于求成而对孩子过分施压

事事都要求儿童按家长的意志办,甚至使用“武力”,时间久了,不但使孩子学琴的信心、兴趣全无,还很容易产生逆反抵触心理。静心想来,弹钢琴并不简单:又是技术,又是艺术,手、眼、脑并用,要求孩子协调好这一切,够复杂的了。有缺点是正常的,一个缺点克服了,另一个又出来了;新的缺点刚克服,旧的缺点又回来了,因当说,这都不足怪。只要认真克服缺点,哪怕步子慢一点,但始终会极少成多,取得可观的进步的。而强制、使用“武力”,是要损害儿童艺术才能的,有时,也许能训练出好的手指运动,却很难培养出兴趣爱好和音乐感觉。

结语

综上所述,在整个钢琴学习兴趣的培养、保持、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教师、学生、家长这三个重要的环节。只有这三方面融洽的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共同的目标。当然,上述提到的一些情况是有针对性的,儿童具体的情况问题因人而异,要采用不同的教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来适应不同儿童的身心特点。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让教师、家长共同的耐心启发和正确指导,使儿童能够自然地亲近钢琴从而充满兴趣地演奏钢琴,并在优美的琴声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吧!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果版权人认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尽快妥善处理。
赞 (0)

猜你喜欢

下一篇: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