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琴 » 学琴经历 » 麦子姑娘学琴记

麦子姑娘学琴记

文/小美

麦子姑娘开始学钢琴了。

她的几个小闺蜜先开始的。我一直犹豫不决。学钢琴有种种好,但是过程会比较苦,不光她苦,我也苦,时间精力金钱都得跟上,我还担心练琴导致的你不情我不愿会影响我们的母女关系。跟麦子好朋友的妈妈们交流过好多次,钢琴老师也打听好了,但一直不能下决心。直到某一天我试探性的问她:嗨,小妞,要不要学钢琴呀?她很痛快的说:好啊妈妈!我麻利的联系老师安排了试听。姑娘的学琴路就此开始。

第一节试听课时长一小时,小姑娘对钢琴满是好奇,摸摸这里碰碰那里,说不上专心。四十分钟左右,老师说我们继续学一点吧?姑娘干脆利落又坚决的说:不!课后对我说:“妈妈,我挺喜欢弹琴的,但不想坚持。”既然喜欢弹琴,那我们就试试看吧。

第二节课,也是差不多四十分钟左右,麦子突然说:我不想学琴了!课后我问她为什么不想学。她说:“学琴占用了我玩的时间,太痛苦。”我和老师商议,可能年龄尚小,专注力时间没有那么长,决定第三节课开始减为半小时一节课。

第三节课,一上课感觉就很拧巴,也不弹琴也不唱谱,问也不答,怎么都不回应,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空气里流动的都是大写的抗拒。上课无法进行,恁是好脾气的我也怒火中烧,当着老师不好发作,肺都要憋炸了。耐着性子说了她几句,姑娘哭哭啼啼,一节课什么也没学,就在这鼻涕眼泪中结束了。从老师家离开,转眼就擦干眼泪,让我带她去球场打篮球。打球的小姑娘活力四射,一点也不像刚才那个梨花带雨的小孩。

到此时,我内心十分动摇,真的要坚持学下去吗,要不要放弃,看把孩子逼的,尤其是后来一次家庭聚餐上,爷爷表示很心疼,说该给孩子一个快乐无忧的童年。后来我在微信上跟几个好友讨论,原子说的一席话正中我心:“乐器刚开始都是有些枯燥的,除非她特别抗拒,你坚持下来,孩子就能坚持。其实我不太主张一味顺从孩子的意愿,毕竟还小,三观还有一些品质需要家长引导建立。”

姑娘并不是讨厌钢琴。每日练琴也算勤勤恳恳,虽然有时需要我多费点口舌,但总体上能认真把老师教的内容弹下来,还可以预习一点下节课的内容。只是不知为什么到了老师那里就极不配合。我跟姑娘聊天,想知道究竟,她给的理由让人啼笑皆非。

无奈之下,我用了传统的“胡萝卜加大棒”的做法。跟姑娘约好,每次好好练琴,可以得到一个笑脸,在老师那里好好上课,不仅可以得到笑脸,还可以买一个奇趣蛋。笑脸累积到一定数量,可以兑换她想要的东西,且约好了得到30个笑脸便可以得到她想要的那一套小猪佩琪和朋友们。

自此之后,姑娘干劲十足。第四节课,前半节课还是老样子,做了好半天工作才同意跟老师一起复习前面学过的曲子,后半节课状态好起来,跟老师一起学习了新曲子。回家后立刻做作业,一遍又一遍的唱谱,睡前唱一遍,醒来又唱一遍。

第五节课,终于认真上完一节课。课后自己总结说:“妈妈,这次我就是靠兴趣了,而且还跟老师互动了!”

第六节课,老师说,终于听到了麦子的笑声。

至此我终于松了一口气,跌宕起伏的心情稍微平复,自打学琴,我这心一直揪揪着,焦虑。这种焦虑劲儿在她初上幼儿园时有,这是第二次。送幼儿园时因为分离焦虑,放开她的小手,把她放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满是忧虑担心。这次焦虑是因为“不确定”,该学吗?要坚持吗?我做的对吗?生怕因为自己的一己之念,影响了她的人生。

对于学钢琴,麦子逐渐进入状态,便想坚持下去,估计以后少不了呵斥和发火,但更想打通她的任督二脉,迈过学钢琴的心理坎儿,真正培养起兴趣。也跟小姑娘谈了几次:弹钢琴能让你的左右手左右脑灵活起来,而且弹一手美妙的钢琴,将来你若心情烦闷,还可以弹琴抒发一下,心情就好了呢。不知她理解与否,但她看起来欢欣鼓舞。

因学琴这件事,在家人和朋友们的点拨下,我想了很多。一个是,我们说了太多。出于各种原因,我们借着阅历也好,知识也好,总怕孩子走弯路,提前把问题和后果剧透给孩子,让她失去了自己发现和体验的能力。就学琴来讲,在姑娘开始学之前,我跟她强调了学琴不是一件容易事儿,比较枯燥,得要坚持才行。我的话让她产生了畏难情绪,她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坚持,便告诉我“不想坚持”。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要管住自己的嘴,点到为止,把体验的权利还给孩子。另一个是,育儿书看了不少,深受理解、尊重、接纳、自由、平等这些育儿理念影响,一直想做一个“温柔而又坚定”的妈妈。然而却混淆了爱和规矩的界限。一味的尊重和接纳,给她自由,忽视了规矩的建设。随着她日渐长大,我们之间的“小分歧”日渐增多,比如她想穿的衣服不适合去上学却偏要穿,到了吃饭的时间还沉浸在玩乐里怎么喊都不动弹,该睡觉了却嚷着再玩几分钟再玩最后几分钟再玩最最后几分钟,以及不爱刷牙等卫生问题,偶尔也会因为不依从她放声大哭。都是日常小事,但调和这些小事,却颇费一些时间和耐性。我发现,每忍让她一次,她就会“得寸进尺”一些。把控不严的事情,她就会随心所欲。而我坚决起来,她也有很强的执行力。我本是一个随意的人,对姑娘的教育上,除了亲子阅读坚持得持久,其他的还真是有一搭没一搭,玩的开心就好。

通过这次学琴,我深刻自省,不能一贯依从孩子的意愿,毕竟她对这个世界尚没有分辨能力,一些切实于她有益的事情,我们需在尊重她的前提下,给予鼓励、鞭策和诱导,为她将来人生走的平坦顺畅做个铺垫。再者,保持心平气和太难,熊孩子总会不断挑战你的极限,平等的对话有时没有用,或者起效太慢,反倒是简单粗暴的惩罚或者物质激励更管用。我一向不提倡打骂孩子,但最近也开始慢慢“破功”,时常变成张牙舞爪的“狮子妈妈”。惩罚过后相当自责,物质激励后也会反思,然而实在找不到一个平等对话可以解决的方式。也或许是还没找对方法。

记得看《巨流河》时,有一段触动颇深,摘引如下:

有一天在饭桌上,爸爸静静地对我说:“你赢了辩论会可真不容易,可见读书已知重点,但是最重要的不是能说什么,而是能想什么。”父亲一生常在我颇为自满的时刻说:“可真不容易,但是……”引领我进入深一层思索,虽然当时有悻悻然之感,但我一生处逆境时,多能在不服气之后,静静检讨,实得之于父亲的这种开导。

我触动于齐先生父亲的因势利导以及我们身为父母仍对世事看不清透、仍觉得自己是个孩子的差距。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能否给予正确的引导呢?不敢想象。

育儿专家提倡“育儿就是育己”,管理孩子就是自我管理。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你得做到。我们要求孩子学会归位,自己就不要随手乱放。要求孩子守时,自己就不要拖拉。要求孩子坚持,自己就不要轻言放弃。要求孩子认真,自己就要对生活和工作不遗余力。小孩子有天生的感受力,你现在的样子,许是若干年后她的样子。

有时候真的很累,很迷茫,然而这世上最不能甩手不干的事儿,就是当父母。疲惫也好,困顿也好,身边有个叽叽喳喳的小朋友,总归心里是柔软又甜蜜。

我们不是完美父母,孩子也不是完美小孩,但好在,我们都在成长。

鲍勃·迪伦的这首《Forever Young 》,送给我们和孩子。

 

赞 (0)

猜你喜欢

下一篇: »上一篇:«